立秋时节,这些民间手工艺藏着老祖宗的智慧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早晨推开窗户,凉风里裹着桂花香钻进鼻尖,巷口王大爷正用竹篾编着蛐蛐笼子。老邻居们都知道,立秋一到,村里的手艺人又要忙活起来了——那些传承千年的老手艺,可比天气预报还准。

立秋时民间有哪些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

一、南北立秋手工艺大观

老话说"立秋十八变",各地手艺人总能用不同材料变出花样。在河北蔚县,剪纸艺人会把五毒图案剪得活灵活现;而广西壮家阿妹,正用染成靛蓝的土布缝制秋老虎肚兜

手工艺 流行地区 主要材料 文献记载
麦秆画 河南、山东 新收麦秆 《齐民要术》
艾草香囊 江浙地区 艾叶、棉布 《武林旧事》
葫芦雕刻 京津地区 嫩葫芦 《燕京岁时记》

1. 北方秋忙三件套

在黄土高原,立秋当天要"晒秋红"。婆姨们把新收的高粱秆泡软了,手指翻飞间就能编出装粮食的笸箩。老张头教孙子编蚂蚱笼时总念叨:"这手艺光绪年间咱家就会,那会儿用的是芦苇杆..."

  • 河北保定:玉米皮编织坐垫
  • 山西晋中:核桃木雕刻镇尺
  • 陕西安康:构树皮造纸

2. 江南水乡的秋意

太湖边的阿婆们最懂"秋燥",她们把晒干的鸡头米叶子剪成团扇形状,用苎麻线锁边。这种带着荷叶清香的扇子,可比商场卖的折扇受欢迎多了。

立秋时民间有哪些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

苏州评弹艺人的三弦上,新换的蟒蛇皮要在立秋后绷紧。乐器店李师傅说:"这时候的皮子最有韧性,弹起来叮叮咚咚像泉水响。"

二、藏在节气里的老手艺

村头老槐树下的石磨盘,立秋后总会铺满各色豆子。赵大娘边筛红豆边说:"做五谷画要选饱满的,瘪籽儿贴不出秋收的喜气。"她家墙上那幅《五谷丰登》,还是当年嫁妆呢。

工艺类别 使用场景 制作周期 传承现状
草木染 童衣制作 3-5天 非遗项目
面塑 祭祀供品 当日完成 家庭传承
竹编 农具制作 7-15天 合作社经营

1. 秋老虎的克星

中药铺子飘出阵阵药香,陈掌柜正在捣鼓艾绒。立秋后制作的艾草香囊,要加入薄荷叶和冰片。"这配方我太爷爷那辈就在用,驱蚊效果比现在的蚊香还管用。"他说着把药粉装进绣着蟾蜍的绸布袋。

  • 江西萍乡:桐木削的痒痒挠
  • 福建泉州:竹丝编的凉枕
  • 湖南湘西:棕树皮蓑衣

2. 秋收的仪式感

打谷场边的老杨树沙沙作响,孩子们举着新扎的稻草人满场跑。这些戴着破草帽的"守护者",身上缠着红布条,据说能吓跑偷吃的麻雀。王木匠正在修整风车,刨花里混着松木香:"立秋修农具,秋收才不误事。"

晾晒中的柿子渐渐蒙上糖霜,村姑们用高粱穗扎的扫帚轻轻拂去灰尘。这种祖传的清洁工具,扫院子时能发出沙沙的响声,像是秋天在唱歌。

三、手艺人的二十四节气

琉璃厂的老艺人有句行话:"立秋不制坯,冬至难成器。"烧制琉璃瓦的师傅们,正把拌着铜粉的釉料往泥胎上抹。阳光穿过车间的天窗,照得那些半成品泛着翡翠般的光泽。

立秋时民间有哪些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

隔壁银匠铺传来叮当声,李师傅在錾刻银杏叶纹样的银镯。他总说秋天的银子最听话,打出来的花纹特别清晰。柜台里摆着新做的长命锁,锁身上"立秋安康"四个篆字还泛着錾刀的光泽。

巷尾传来糖炒栗子的香气,周记炒货店门口支着祖传的铜锅。老周用槐木铲翻炒栗子时说:"这锅比我爷爷岁数都大,立秋后炒的第一锅栗子,街坊们抢着要讨个好彩头。"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