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纸也能玩出新花样:用老报纸策划一场历史知识竞赛
周末整理阁楼时,翻出爷爷收藏的1978年《光明日报》,泛黄的纸张上还留着油墨香。正要当废品处理时,邻居家读初三的小明来串门,盯着头版"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"的标题直发愣。这个场景突然给了我灵感——老报纸不就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吗?
一、报纸里的时光机
菜市场王阿姨最近用1949年的《人民日报》当包菜纸,被街道办的李主任拦下了。这事在社区传开后,我们几个志愿者凑在一起,把各家的旧报纸收集起来,办了个"新闻里的新中国"主题竞赛。
1.1 时间轴寻宝游戏
- 把1977年恢复高考的报道混在1980年特区成立的新闻里
- 参赛者要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说明历史关联性
- 有人把1992年南巡讲话排在了1978年三中全会前面,闹出不少笑话
报纸类型 | 适合竞赛方向 | 难度系数 |
时政类(如人民日报) | 政策演变脉络 | ★★★ |
民生类(如北京晚报) | 生活方式变迁 | ★★☆ |
专业类(如经济日报) | 行业发展轨迹 | ★★★★ |
二、给老报纸穿新衣
上周参加区图书馆的活动,见到个挺有意思的玩法。工作人员把1950年代的《工人日报》广告页剪成拼图,要求参赛者复原后,还要说出当年工业建设的三个成就。
2.1 剪报拼接大赛
- 准备不同年代的同类新闻(如体育赛事报道)
- 把文字块和图片剪成异形拼图
- 限定时间内完成拼接并归纳时代特征
2.2 标题接龙擂台
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报道的"零的突破"做引子,要求接续三个体现改革开放的新闻标题。张大爷脱口而出:"乡镇企业异军突起"、"傻子瓜子年广久"、"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诞生",赢得满堂彩。
三、让报纸开口说话
中学历史老师陈老师有个绝活,把1966年的《解放军报》和1978年的《光明日报》并排贴在黑板上,什么也不说,学生们自己就能看出时代变化。这个月他们年级要办"头版里的转折点"主题活动。
对比维度 | 文革时期报纸 | 改革开放初期报纸 |
版面语言 | 通栏大字报风格 | 恢复新闻专业主义 |
图片使用 | 领袖画像为主 | 增加民生现场照片 |
语言风格 | 口号式表达 | 事实陈述增多 |
3.1 角色扮演游戏
找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特刊,让参与者分别扮演时政记者、香港市民和外交官,根据报纸内容模拟新闻发布会。有个小伙子用头版照片里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做背景,现编了段"我站在历史交接点上"的独白。
四、报纸侦探社
社区活动中心最近火了项新玩法:给每组发一份1980年的《市场报》,要求找出三种消失的老物件和两个仍在使用的品牌。刘奶奶指着缝纫机票证说:"这蝴蝶牌我家现在还用着呢!"
- 经济版里找物价变化:猪肉每斤0.72元
- 中缝广告发现历史:首家个体饭馆"悦宾餐馆"
- 天气预报栏藏着玄机:工业城市污染指数初现
4.1 错位时空对照
把2013年《新京报》的雾霾报道和1958年《北京日报》的"全民炼钢"新闻做对比。参赛的老赵师傅一拍大腿:"原来这呛鼻子味儿是祖传的!"逗得裁判组差点摔了老花镜。
五、报纸复活计划
在档案馆看到个有趣的案例:某中学把1947年《申报》的物价飞涨报道,改编成数学应用题。"一石大米价格每月上涨50%,三个月后相当于原始价格的多少倍?"这种跨学科玩法,让学生对恶性通胀有了直观感受。
年代 | 典型新闻 | 改编方向 |
1950年代 | 扫盲运动报道 | 语文识字游戏 |
1980年代 | 女排五连冠 | 体育精神辩论 |
2000年代 | 申奥成功号外 | 英语情景对话 |
路过老西门邮局时,看见几个中学生围着1952年的《解放日报》复印件争论不休。走近才听到他们在分析"三反五反运动"时期的广告特色,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正用手机查《上海地方志》核实数据。夕阳把报纸上的铅字染成金色,那些沉睡的往事,就这样在新一代的讨论声中苏醒过来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