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第五人格有人加好友喊"宝宝":一场游戏社交观察实录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好友申请愣了三秒——"宝宝,双排吗?"头像是只粉红兔子。这已经是我这周在第五人格里收到的第七个类似申请了。空调外机在窗外嗡嗡作响,我咬着冰棍棍儿想:现在的游戏社交都这么野了吗?
一、游戏里的"宝宝文学"现场
上周三排位连跪后,我专门开了个小号观察这种现象。结果三天内收到了23条好友申请,其中11条带着亲昵称呼:
- "宝宝你祭司玩得真好"(赛后直接私聊)
- "小姐姐cpdd"(附带玫瑰表情×3)
- "哥哥救人的样子好帅"(来自被我二救的医生玩家)
最绝的是有个机械师玩家,开局秒倒后全程围观我溜鬼,赛后发来申请写着:"老公求带飞",而我用的明明是女性角色调香师。
时间段 | 收到申请数 | 含亲昵称呼占比 |
工作日晚上8-10点 | 14 | 62% |
周末下午 | 9 | 78% |
二、为什么总有人爱喊陌生人"宝宝"
我家楼下网吧老板老张(资深第五玩家)的说法很有意思:"这跟早年游戏里见人就叫'大神'一个道理,属于社交加速器。"确实,比起正经说"你好,可以加个好友吗",喊声宝宝似乎更容易打破陌生感。
2.1 游戏社交的"破冰经济学"
在游戏社交心理学(GSP理论)里有个概念叫称呼贴现率——越亲昵的称呼越能快速拉近虚拟距离。但风险是容易变成社交骚扰,就像我朋友阿凯说的:"有人喊宝宝是找队友,有人根本是来钓鱼的。"
常见动机其实挺明显的:
- 真·找固定队友(通常附带段位要求)
- 处游戏CP(往往要求开语音)
- 代练/陪玩拉客(最后会发微信号)
- 纯粹口嗨(赛后秒删好友那种)
三、当"宝宝"变成骚扰代码
凌晨三点十六分,电脑风扇转得像个拖拉机。我翻着举报记录里那些被系统自动折叠的消息:
- "宝宝视频吗?我给你充648"
- "叫句老公就送你紫皮卡"
- 连续五条"在吗"后跟着语音通话请求
网易在2022年第五人格安全报告里提到,这类"过度亲密型骚扰"举报量同比上涨了37%。游戏策划小林在开发者日志里写过:"我们正在优化关键词过滤系统,但人工审核永远需要玩家配合举报。"
3.1 防骚扰实操指南
从个人经验来说,这几个设置能清净很多:
- 在隐私设置里关闭"允许陌生人私聊"
- 把好友申请条件设为"同战队/同公会"
- 遇到骚扰直接举报+拉黑(别犹豫)
- 谨慎处理带微信/QQ号的好友备注
四、那些认真找队友的人去哪了
其实正经找技术队友的玩家大有人在,只是他们的申请通常长这样:
"A牌救人位求组殿堂队,主玩前锋佣兵,可验胜率"
这类申请往往出现在战队招募频道或者NGA论坛的组队帖里。硬核玩家老白跟我说:"现在正经找队友谁还随机加好友啊,都去专业平台发数据截图了。"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观察样本里,高质量组队申请和宝宝文学申请的比例是1:5——前者有更精准的投放渠道。
五、游戏社交的AB面
风扇终于不响了,窗外传来早班公交的声音。我想起两年前在游戏里认识的固定队,当初也是因为一句"兄弟配合不错"加的好友。现在群里还在约每周的联合狩猎,虽然有人已经当爹了。
游戏社交就像凌晨便利店的关东煮,有人专挑鱼丸(找技术队友),有人就爱喝汤(享受闲聊)。只是当陌生人把"宝宝"说得像"吃了吗"一样随意时,那份原本可以很珍贵的游戏羁绊,突然就变成了自动播放的罐头语音。
冰棍化在杯子里,天快亮了。屏幕右下角又跳出个好友申请:"宝贝我是上局红蝶~"。我揉了揉眼睛,把最后一口可乐喝完,光标在"拒绝"按钮上停了半秒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