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的阳光透过猪舍顶棚的缝隙洒在地上,我蹲在饲料搅拌机旁,手里攥着刚写完的《猪场活动记录本》,耳边是此起彼伏的猪叫声。这三个月来,我们团队在江苏新希望养殖基地开展的"科学养猪提质增效"专项活动,让我对现代化养殖有了全新认知。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一、那些在猪场摸爬滚打的日子

记得活动首周,我们带着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的检测设备进驻猪场时,老饲养员王叔蹲在屋檐下抽着旱烟嘀咕:"这些城里来的仪器,能比咱三十年经验好使?"如今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变成了:"小张,那个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再给我看看。"

1. 数据化管理的实战演练

我们给每栋猪舍都装上了智能监测系统,看着控制屏上跳动的数字,才发现以前凭感觉调控的弊端:

  • 传统经验认为28℃最适宜,实际监测显示哺乳母猪舍26.5℃时采食量提升12%
  • 原以为湿度控制在60%即可,数据分析表明65%-68%区间的仔猪存活率最高
管理方式日均增重(g)料肉比数据来源
经验管理7803.1:1《中国畜牧业年鉴2022》
数据化管理9202.8:1本场实测数据

2. 防疫体系的升级改造

那个暴雨夜让我记忆犹新,监测系统突然报警显示3号舍氨气浓度超标。我们冒雨排查发现漏雨导致垫料发酵异常,及时处理避免了群体性呼吸道疾病。现在防疫流程新增了:

  • 每周三次的环境质量检测
  • 智能环控系统与人工巡检的双重保障

二、看得见的改变与看不见的成长

活动中期,我们在猪场西侧划出对比试验区。看着并排的两个育肥舍,左边传统养殖,右边全流程标准化管理,差异逐渐显现:

猪场活动收获与感悟

指标传统组试验组数据来源
出栏天数183168场区生产报表
每头药费38元25元财务明细账
肉质评级A-A+上海质检院报告

最惊喜的是饲料转化率的提升。通过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指导的精准饲喂方案,配合自研的发酵饲料,现在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了8毛钱。这个数字看似不大,但对我们万头规模的猪场来说,就是每天多出八千块的利润空间。

三、猪栏边的人生课

李场长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"养猪是门大学问,既要懂科技,更要通人性。"那次给产房安装智能报警系统时,老饲养员陈姐坚持要在每个产床旁保留手写记录本。后来发现,这个"落后"做法在系统故障时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
1. 传统经验与科技手段的碰撞

  • 老员工通过猪叫声判断健康状态
  • 新系统依靠声纹分析算法预警

现在值班室里最受欢迎的,是那张贴满便签纸的"人机协同值班表",上面既有系统报警提示,也有老师傅们手写的观察笔记。

猪场活动收获与感悟

2. 团队协作的微妙变化

记得刚开始推行标准化流程时,技术组和饲养组经常争执。直到那次保育舍突发腹泻,技术人员通过大数据追溯出饲料存储问题,而饲养员根据现场情况发现是饮水器角度偏差。现在每周三的联席会议,成了最热闹的知识分享会。

窗外的夕阳把猪舍染成金色,饲料运输车正沿着新划的消毒通道缓缓驶入。我合上记录本,听着远处传来仔猪欢快的哼唧声,忽然觉得这充满科技感的现代猪场,依然跳动着最朴实的生命韵律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