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中国在外交场合都忙了啥?这些动作影响有多大
最近刷手机时,总能看到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忙碌的身影。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到南非约翰内斯堡,从杭州亚运村到中亚古城撒马尔罕,中国的外交动作就像老茶馆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,每拍一下都能引起国际社会的侧目。
三个月跑了二十多国,这些行程藏着什么门道
刚过去的这个季度,中国领导人出访里程数能绕地球三圈半。九月初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G20峰会,李强总理那句「把发展的蛋糕做大」的比喻,被《印度快报》评为最具烟火气的国际关系表述。
- 9月15日:中越签署跨境铁路合作备忘录,河内到南宁的动车有望缩短至3小时
- 10月8日:第三届「一带一路」峰会吸引151国代表,签约总额超当初预估的970亿美元
- 11月2日:中美气候特使在加州农场喝着豆浆敲定可再生能源技术共享框架
活动名称 | 关键成果 | 影响领域 | 数据来源 |
金砖国家扩容 | 新增6个正式成员 | 全球经济格局 | 《金砖国家领导人宣言》 |
中法企业家峰会 | 空客将建第二条天津生产线 | 高端制造业 | 商务部新闻发布会 |
当熊猫遇见袋鼠:中澳关系回暖记
要说最戏剧化的转折,当属中澳关系的过山车式变化。去年还在为葡萄酒关税较劲的两国,今年在珀斯港的锂矿石货轮已经排起长队。上周在堪培拉街头的奶茶店里,听到当地学生用中文讨论着「去中国留学能省多少钱」。
那些没上热搜的「隐形外交」
比起聚光灯下的元首会晤,北京胡同里的外交故事更有意思。东直门某使馆区的咖啡馆,最近总能看到南美小国外交官捧着《谈治国理政》西语版认真做笔记。三里屯的签证中心,排队窗口从3个增加到8个还是天天爆满。
- 中俄边境黑河口岸,每周新增4趟农产品专列
- 海南自贸港试行72小时免签政策后,俄语导游工资涨了40%
- 成都开往万象的中老铁路国际班列,货柜预约排到明年三月
签证政策放宽后的连锁反应
自打中国对德国等6国试行免签,慕尼黑机场的汉语广播从每天3次变成每小时1次。法兰克福飞北京的航班上,带着样品箱的中小企业主明显多了起来。有旅行社老板调侃:「现在帮老外办中国手机卡,比卖景区门票还赚钱」。
看着新闻里的握手和签约,咱老百姓也能感受到,这些外交动作就像春天地里的种子,看着不显眼,等到秋天自会结出实实在在的果实。超市里的智利车厘子便宜了两成,国产新能源车的海外订单排到明年,就连孩子学校的国际交换生都多了好几位非洲同学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