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控中心皮肤问题解答:这8个坑你踩过几个?
最近去社区医院打疫苗,看见好些人围在皮肤科诊室门口。张大姐撩起袖子问医生:"我这胳膊上的红疹子是不是消毒水过敏?"李叔指着后脖颈的疙瘩直嘀咕:"每天戴口罩闷出来的吧?"作为疫控中心常驻志愿者,我发现大家护理皮肤时总有些想当然的误区。
一、这些错误操作你中招了吗?
上周三遇见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,整张脸泛红脱皮。问起来才知道,她听说酒精能杀病毒,硬是每天用75%酒精棉片擦脸6次。这种过度消毒反而破坏了皮肤屏障。
- 误区①:消毒剂直接接触皮肤
错误做法 正确方式 科学依据 用酒精喷洒面部 选择含氯己定的免洗凝胶 《防疫消毒技术指南》3.2.4 84消毒液原液擦手 按1:100稀释后擦拭物品 国家卫建委消毒标准 - 误区②:口罩全天不摘
记得上个月帮王大爷处理耳后压疮,他总说"特殊时期要听政府的话"。其实每4小时应更换口罩,在空旷场所可适当透气,医用外科口罩的过滤层遇水汽会失效。
二、疫控专家教您正确护理
在防疫物资发放处,我们准备了简易护理包。内含PH5.5弱酸洁面乳、医用凡士林和透明质酸敷料。门诊部刘主任特别提醒:
- 接触公共设施后,用流动温水冲洗20秒
- 出现压痕时涂抹水胶体敷料
- 皮肤发痒切忌抓挠,可用冷藏芦荟胶镇定
三、特殊场景防护指南
核酸采样员小周跟我分享她的秘诀:在N95口罩内层垫无菌纱布,既能吸汗又减少摩擦。快递小哥老陈现在随身带支护手霜,每次卸货后及时涂抹。
场景 | 常见问题 | 解决方案 |
长时间穿防护服 | 痱子/湿疹 | 穿戴前扑爽身粉 |
频繁手消毒 | 干燥皲裂 | 夜间厚涂尿素霜 |
傍晚路过社区花园,看见赵阿姨正用金银花煮水敷脸。这种传统方法虽好,但要注意煮沸消毒,避免植物残留引发接触性皮炎。防疫常态化下,科学护理才能让健康与美丽并存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